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五年多以來,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得到的國際社會認可越來越多,參與的國家和地區不斷增加。雖然有的人將之污蔑為新殖民主義,但事實表明它和歷史上的殖民主義相反,既不通過暴力和威脅手段占有,也不附加不合理的約束條款?!耙粠б宦贰笔情_放性的全球合作倡議,不是拉幫結派排擠他人的小圈子?!耙粠б宦贰焙献髡诨菁霸絹碓蕉嗟母鲊嗣?,是促進各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進的新動能,正在不斷鞏固人類已經取得的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豐碩成果。
能源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有機組成部分。全球迄今尚有約七分之一的人口無法獲得電力,還有更多的人口沒有穩定能源供應,很多國家能源基礎設施仍然嚴重欠缺。通過“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既可以改善有關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生活,也可以促進能源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深入分析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能源發展現狀、能源需求和經濟社會條件,總結已有能源合作項目的成績和不足,不斷提高“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質量和效益。
一、市場運作是能源合作的主導原則
雖然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增加,孤立主義抬頭,但能源資源全球化和市場化配置仍然是發展大趨勢,目前還不存在比市場更加高效的能源資源配置制度,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并促進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符合各國的長期根本利益,中國已經成為捍衛全球化和市場化的中堅力量,建立統一、開放、穩定的全球能源市場符合中國的利益要求。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妥善處理政商關系,不能盲目接受項目所在國政府不當市場干預帶來便利的一時之快,而是要倡導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運作規律開展能源項目合作。
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能源資源開發,無論是生產油氣用于出口,還是生產電力用于本地消費,都要把經濟效益作為合作的主要目標,在商言商,勿需忌諱,要杜絕那種外方把中國投資當成唐僧肉的不切實際幻想,中國投資不是為了實現天下大同的免費饋贈。同時,中國參與“一帶一路”能源項目也不等于唯利是圖,更不會用巧取豪奪的手段,而是在公開、透明和公平的市場經濟規則下的正當追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基本市場經濟規則。
二、互利共贏是能源合作成功的基礎
無論是能源合作項目還是其他合作項目,要做到長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做到互利共贏,讓參與各方都能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并實現獲益相對平衡?!耙粠б宦贰蹦茉春献饕骖櫢鞣嚼骊P切和合作意愿,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能源項目在給中方企業帶來利益的同時,也要給項目所在國帶來利益,這種利益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可以是收入、就業、能源產品和服務,也可以是基礎設施、教育和公共衛生服務投資等。在能源合作項目達不到預期或出現虧損的情況下,也要有風險和損失共同分攤的機制。中外雙方要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進退。
三、綠色發展是能源合作的基本方向
全球能源發展水平高度不均,一些發達國家人均能源消費高,浪費嚴重,一些發展中國家連基本的日常照明和炊事用能都不能得到滿足;一些發達國家從油氣時代逐漸向可再生能源時代過渡,一些發展中國家還處在煤炭時代,離油氣時代還有距離;一些國家能源資源豐富,一些國家能源資源奇缺。因此人們對能源屬性需求的考量存在差異,對經濟落后、能源短缺的國家來說,能夠獲得穩定可靠、經濟可行的能源供應就是最優選擇,對能源的環保性要求排在其次。能源發展的不均衡性決定了能源務實合作的差異性,不同國家和地區可能有不同的合作訴求。中國擁有大量成熟可靠的各類能源生產、裝備制造和服務能力,通過合作可以幫助“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升能源產業的發展水平,支持當地經濟發展。中國企業在開展能源對外合作時,要高度重視能源項目的環境影響,主動建議優先進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對常規化石能源生產和利用項目,主動建議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盡量減少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要充分發揮中國企業在太陽能光伏和風電等清潔能源行業的全球領軍作用,支持發展中國家多用清潔電力。
四、能源安全是能源合作的重要內容
石油天然氣目前仍然是全球能源安全涉及的重點領域,能源安全對消費國來說主要是供應是否穩定可靠,對生產國來說主要是需求是否穩定持續。通過“一帶一路”能源項目合作,可以增加全球油氣勘探開發、生產和供給能力,可以增加管道、港口、儲備等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全球能源資源和市場可以更方便、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各個區域市場在更大程度上實現互聯互通,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供應方和需求方的共同能源安全,提高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
五、開放包容是能源合作的內在要求
沒有改革和開放就沒有中國今天的成就,“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要進一步發揚和體現開放包容的精神。一是提升對等開放,為了更好適應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外項目,中國油氣和電力基礎設施等能源領域的對外開放程度要逐漸加深,包括石油和電網等領域的開放已經取得新進展;二是向第三方開放, “一帶一路”合作不限于當事雙方,不排斥其他第三方國家政府、企業和組織的參與,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中國已經和一些國家及企業探索在其他國家合作開發能源項目的可能性?!耙粠б宦贰背h已經和不少國家的發展戰略與規劃銜接,正在開辟新的開放空間?!耙粠б宦贰焙献饕矌恿酥袊鴥汝懙貐^的進一步開放。
人員和信息的流動與交流是搞好能源及其他合作的基礎,未來還需要加強信息流動方面的開放和包容,讓中外雙方各類參與能源合作的人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能源合作對象國的各種相關信息,更好地預判和識別合作風險,提高合作成功的可能性。
六、和諧發展是能源合作成功的保障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項目立足經濟效益,但任何一個項目都是鑲嵌在特定政治制度、經濟政策、環保要求、金融條件、法律規范、監管機制、宗教信仰、社會習俗、文化價值的背景中,必須要妥善處理好項目開發經營與當地各個層面的動態協調關系,因其中某些關系處理不當造成項目失敗的案例早已有之。能源合作繞不開政治和政策影響,要注意各國政治體制和運作機制不同,不能把自己的中國經驗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加以應用;宗教信仰在不少國家有很深厚的基礎,不能以無神論者的姿態貶低和否認對方的宗教習俗,而應該有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包容。每一個能源項目的中方人員代表的不僅是項目本身,也是中國形象的具體化體現,因此要充分了解項目國各方面的情況,讓中國形象能夠首先被接受,和諧融入當地社會。
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全球能源需求還將繼續增加,能源產業還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耙粠б宦贰蹦茉春献髑熬皬V闊,前路漫漫,機遇與挑戰并存?!耙粠б宦贰蹦茉春献黜椖吭诖龠M各方長期利益的同時,也不排除會有傷及某些短期既得利益的可能性。能源合作項目未必能讓人人時時滿意,但成功的合作在于堅持普適價值目標,尋求最大公約數,凝結共識。做到這一點,能源合作之路將越走越寬。
轉載自《中國能源網》
關注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